“ 內容摘要: 龍舌蘭,天門冬科龍舌蘭屬多年生常綠大型草本植物。葉呈蓮座式排列,大型,肉質,倒披針狀線形,中部寬15-20厘米,基部寬10-12厘米,葉緣具有疏刺,頂端有1硬尖刺,刺暗褐色。 ”
龍舌蘭,天門冬科龍舌蘭屬多年生常綠大型草本植物。葉呈蓮座式排列,大型,肉質,倒披針狀線形,中部寬15-20厘米,基部寬10-12厘米,葉緣具有疏刺,頂端有1硬尖刺,刺暗褐色。
圓錐花序大型,長達12米,多分枝;花黃綠色;雄蕊長約為花被的2倍。蒴果長圓形。開花后花序上生成的珠芽極少。原產美洲熱帶;中國華南及西南各省區常引種栽培。
在云南已逸生多年,且在紅河、怒江、金沙江等的干熱河谷地區以至昆明均能正常開花結實。葉纖維供制船纜、繩索、麻袋等,龍舌蘭莖可食用,葉還可以被用來喂牲畜;溫室常盆栽供觀賞。
形態特征:多年生植物。葉呈蓮座式排列,通常30-40枚,有時50-60枚,大型,肉質,倒披針狀線形,長1-2米,中部寬15-20厘米,基部寬10-12厘米,葉緣具有疏刺,頂端有1硬尖刺,刺暗褐色,長1.5-2.5厘米。
圓錐花序大型,長達6-12米,多分枝;花黃綠色;花被管長約1.2厘米,花被裂片長2.5-3厘米;雄蕊長約為花被的2倍。蒴果長圓形,長約5厘米。開花后花序上生成的珠芽極少。
生長習性:龍舌蘭性喜陽光充足,稍耐寒,不耐陰,喜涼爽、干燥的環境,生長適溫15-25℃,在夜溫10-16℃生長最佳,在5℃以上的氣溫下可露地栽培,成年龍舌蘭在零下5℃的低溫下葉片僅受輕度凍害。
零下13℃地上部受凍腐爛,地下莖不死,翌年能萌發展葉,正常生長,冬季涼冷干燥對其生育最有利,耐旱力強,對土壤要求不嚴,以疏松、肥沃及排水良好的濕潤沙質土壤為宜。
龍舌蘭的繁殖方法
分株:多在生長季節進行,??山Y合春季換盆進行。將老株基部萌發的幼苗取下,有根的直接上盆栽種,有根無根均能成活。
扦插:在生長季節進行,將葉腋處萌發的幼芽取下,晾5-7天,等傷口干燥后栽入排水、透氣性良好的培養土中,很容易生根成活。
播種:若能采集到種子也可進行播種繁殖。播種繁殖具有相當高的出苗率,幼苗管理也不算困難。種子的發芽最佳溫度夜間為15℃以上,白天30℃左右,若夜間溫度低于10℃,白天溫度低于20℃,種子的發芽率則大大降低,甚至不能出芽。播后要在盆面蓋上透明的玻璃片進行保溫保濕,播后7-10天即可出苗。
水培方法:龍舌蘭有加溫的環境中一年四季均可進行水培,水培時需要去其所有的根系,用消毒液消毒,再用生根液浸泡一定時間;在水培期間要注意菜青蟲吃其葉片和心,從而失去商業價值和觀賞價值,若發現有蟲可以人工進行捕捉,也可以用殺蟲藥進行捕殺;
水培觀根的要時常拿到陽光好的地方,不要長期放在陰暗的地方,那樣葉片容易發白,變細,從而失去觀賞價值;冬天要注意保溫,白天放在靠窗戶邊有陽光的地方。晚上沒有取暖的室內需要把玻璃瓶放塑料或者紙箱里;
若是葉片發黃或者向下耷拉著沒有精神就有可能是凍傷拉,此時需要給它一些保溫的措施。然后把其放在離門窗要的地方;切記不要放在靠北面的地方,冬天換水的時候可以用12度到18度的溫水進行換水,龍舌蘭的抗性強,只要注意管理就可以安全過冬。
栽培技術
日照:龍舌蘭的原始生長環境經常有相當熾烈的陽光,因此,龍舌蘭非常能適應日照充沛的環境,若環境中的陽光不夠充足時,常會使植株的生長不好,失去它原有的英姿。
因此,到了冬天,日照條件比較差,需要特別注意龍舌蘭栽培環境的日照情形,盡量提供充足的日照,如此才能有益于龍舌蘭的生長,使其安全過冬。
溫度:龍舌蘭具有堅硬的生命力,這當然也表示龍舌蘭可以忍受比較惡劣的環境,在南方,縱然是冬天寒流來襲時,只要有充足的陽光,龍舌蘭亦能適應。龍舌蘭最低的生長溫度為7℃左右,因此當溫度過低時,宜移到室內養護,其余時間剛可在戶外栽培。
澆水:龍舌蘭的生性十分強健,對于水分的要求并不苛刻,不過,在它的生長期間必須給予充分的水分,才能使其生長良好。除此之外,冬季休眠期中,龍舌蘭不宜澆灌過多的水分,否則容易引起根部腐爛。
施肥:由于龍舌蘭對于環境的適應能力非常強,縱然在相當貧瘠的土壤上生長,也不會影響到植株的發育。不過,介質肥沃仍會使龍舌蘭生長得更為良好。施肥的次數每年一次為宜,切勿經常噴灑肥料,否則容易引起肥害。
盆土:龍舌蘭的生長速度十分緩慢,因此,不須經常換盆,倘若經常欣賞,不但對植株沒有幫助,反而會使龍舌蘭的生長勢變差,龍舌蘭比較適合干燥的環境,因此它的盆土宜采用排水性良好的砂質土壤。